【上海金融报】杜倩倩教授:痴心做研究不倦找答案
发布时间:2013-03-19 浏览次数:8047次
3月12日,《上海金融报》刊发我院《教授风采》专题报道——杜倩倩:痴心做研究不倦找答案。

3月12日,《上海金融报》刊发我院《教授风采》专题报道——杜倩倩:痴心做研究不倦找答案。

杜倩倩:痴心做研究不倦找答案

杜倩倩,这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美女教授”,勤奋研究,刻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专业领域屡获殊荣,已经逐渐成为学院年轻助理教授中的佼佼者。日前,她与记者一同分享了近年来在学术领域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杜倩倩2003年获得山东大学投资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战略与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金融教育事业时,她告诉记者:“主要还是我对经济比较感兴趣。”杜倩倩强调,经济研究成果需要很严谨的解释,“因为经济毕竟不是造出来一个东西给别人看,而是要讲出来一个东西让大家信你。”在杜倩倩眼里,研究经济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能力和善于表达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把你的故事卖出去。如果只让我学文科或者只做一些数据方面的东西,我觉得都比较枯燥,把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更有意思。”她表示。

谈及未来的研究计划和方向,杜倩倩透露,目前她特别想了解的第一个部分是“金融中介”,包括PE和VC行业、股票分析师等等,“我比较喜欢研究金融中介机构,因为它把不同的市场联系起来,这样你可以看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社交网络关系”则是杜倩倩计划研究的另一个方向,“我觉得,哪怕是在金融市场领域,除非你完全是做模型,否则人的社交网络对信息传递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从而对最终决策产生影响。”杜倩倩还希望将社交网络与金融中介机构二者结合起来,使得金融中介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许多经济金融问题我特别想知道答案,这些问题也比较适合做研究,而研究是我职责之中的事情。”采访中,杜倩倩提及最多的是对于学术研究的规划和追求。

最近三年来,杜倩倩讲授过五门课程,展望未来在SAIF的工作生活,她期待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做研究。“现在我有好多项目,但都没有时间去研究。很多东西是我自己想知道答案的,如果完全是为了发表的话,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认真研究。而如果不花时间就把这个研究想法告诉别人的话,别人一听就能知道你到底有没有下过工夫。”杜倩倩对于学术课题研究认真而执着。

私募资本是杜倩倩研究较为深入的一个专业领域,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VC(风险投资)、PE(私募基金)及天使投资等股权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能够帮助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创业板市场开启所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VC/PE行业,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然而,经过2010年的过度膨胀和非理性发展之后,当前国内VC/PE行业的发展已进入调整期。

“其实在美国,VC和PE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投资到其中,因为它跟其他的投资完全不一样,VC和PE需要拥有公司约30%的所有权,如果你自己从来没有创过业或者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话,就没有办法去影响或者监督这个公司。而事实上,你需要帮助这个公司最终实现上市目标,这样才可以拿到一个非常高的回报。”

杜倩倩解释说:“问题是中国刚开始有PE和VC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DumbMoney(愚蠢的钱),但实际上在国外PE和VC是SmartMoney(聪明的钱),他们会找到Google、Apple、亚马逊这种特别聪明的企业,或者找到例如Facebook等一些高科技的公司投进去,一旦上市就可以拿到非常高的回报。”

在杜倩倩看来,大部分中国公司都没有太多的创新,包括百度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其实是将美国一些公司的概念本土化。不过,杜倩倩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VC和PE市场肯定要更大,因为中国股权市场和美国相比太小了。“如果有足够的合格投资人在,自己本身又创业过,或者自己本身做过

IPO,又懂这个行业的话,其实中国的VC和PE可以做得非常好。”

PE/VC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目前还是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杜倩倩建议,“投资者应该在初期就与创始人商议条款,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创始人可以留在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留在企业,什么时候可以当CEO,什么时候不可以当……”

杜倩倩娓娓谈来,一个致力于不断挖掘问题寻求答案的学者形象尽显眼前。

杜倩倩:痴心做研究不倦找答案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