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朱宁副院长做客《交易时间》 解读回顾创业板三周年
发布时间:2012-10-31 浏览次数:5382次

10月30日,正值创业板满三周岁之际,我院副院长朱宁做客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解读和展望“创业板三周年: 中国纳斯达克的明天”,一直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问题饱受诟病,随 着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创业板公司所依赖的高成长概念已经受到冲击。

在朱宁副院长看来,创业板好似打了兴奋剂的“蔬果”,为了登陆创业板做高估值和发行价,一些业绩不错的公司都存 在过度包装问题,不惜代价在短期内粉饰业绩、调整盈余或吸引政府扶持或退税,一些企业达到150倍的市盈率就会出现屯钱、套现和变脸 的现象,其原因是发行价格实在太高,高到连企业的高管、管理层和大股东都觉得没有任何价值再继续持有公司股票。

究其原因,朱宁副院长认为,市场缺乏理性,助推了创业板“三高”,中国的股市无论是不是创业板的股票都不能用过 往的业绩来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创业板发行制度也有待完善,而即使创业板设立了退市机制目前也没有公司触及到退市的条款,新 陈代谢并没有形成。

对于市场目前所出现的畸形现象,朱宁副院长表示,从投资者角度,国内个人投资者对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并不关注,更多的还是关 心其短期能不能赚小钱,对企业资质和成长性也不关心,风险意识薄弱。而从上市公司角度,受全球经济环境的不佳影响,中国的企业做实 业越来越难,眼见只要上市就能取得高估值的盈利,利益驱动如此之大,也使得上市公司调节或包装自身的盈利,逐渐将上市和减持作为目 标而不把重点放在进一步使业务可持续发展和增长之上。

另外,朱宁副院长还认为,事实上股市下跌对于已经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的确是坏消息,但是对持币待购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因为只有下跌的公司,其真正投资价值才能显现,因此,股市不是一个一定要保证大家赚钱的地方,而是给各种各样的公司企业来交易信息 和情报的地方。他指出,对于审批制度,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作为卖家的企业、投行肯定对公司的信息了解更全面,从 而信息存在不对称。对此,国外采取的对策是都让企业上市,短期会因为供给关系冲击上市估值,但久而久之投资者亏了钱之后就会学聪明 ,不会机械投资、盲目打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上市公司也会越来越有责任感。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市场还缺乏可靠的财务和法律 制度,国内违规成本也太低。因此,他认为,完善制度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石。

对于创业板成立三年来所显现的各种弊端,朱宁副院长表示,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短期可以减小对市场冲击,中长期也给投资者 和企业更多盼头。他还指出,美国在大萧条期间也出现股市大泡沫和崩盘,与现在国内市场有类似之处,主要是因为在经济高速的发展之下 ,投资者期望比较高,其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不过,国内股市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完善新陈代谢的机制,国内上市企业主要看重圈钱 和融资,而海外则是注重搭建企业交流的平台,因此,他建议,国内上市公司需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和要求。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