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我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受邀担任第一财
经频道著名财经评论节目《解码财商》嘉宾主持,与独立投资人韩云、财经从业人员方莹莹以及复歌科技的郭为一同围绕“散户的投
资行为”、“美国名校的录取招考”以及“美国名校的资金运作”这三个话题进行分析和交流,解读散户为什
么投资不赚钱、美国名校希望录取怎样的学生以及美国名校资金运行到底靠什么盈利,金融危机对于美国高校的影响有多少?
本次录制的节目一共分为三期播出,在第一集的节目中,朱宁副院长同韩云以及方莹莹一起就“散户的投资行为”进行讨论。在
最近一段时间内,全球的股市大幅波动,国内股市亦是如此,很多的散户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股市从2900点左右下跌到2200的过程中,
多数的散户对于到底该如何投资,又如何能够跑赢大市感到苦恼和焦虑。
从散户的表现上来看,朱宁副院长认为不光是中国的散户,全世界范围内的散户都对投资有着强烈的执着。而在国内,媒体对于投资者的执
着又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基本上媒体宣讲什么,我们的散户就跟风投资什么。在节目中朱宁副院长例举了国内最牛散户黄木顺的例子
:他从一个普通的散户变成了广大散户的模范式带头人物。朱宁副院长认为这存在着一个造富的效应,媒体通过炒作的手段向散户们强调了
每个个体投资者都能够像黄木顺那样,从而吸引散户们进行大量投资。
不过像黄木顺这样的最牛散户在这几年的动荡中也自身难保。朱宁副院长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操作行为的改变,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是随着
投资的经验积累才会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的,而有部分的投资者越来越入戏,随着自己通过股市的收益增加,在心态上就认为自己是最牛散
户,就是股神巴菲特了。而这样盲目、过度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更大的失误或是更大的失利。在心理学上这个可以被称为自我的归因,
就是每个投资人、散户在获利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对宏观经济把握较准,对行业发展了解透彻等等,而当他亏钱的时候,又会把失败原因归
结于准备金、利率的上调等因素。
在这个市场里面很多散户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和自己竞争,同时也在和其他散户在竞争,而在更多的时候,是整个散户作为一个集群
在跟机构进行竞争。但是为什么散户这么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整体还是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呢?朱宁副院长认为媒体在中间要
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媒体在报道中经常是放大光环,专讲非常成功的例子,因此散户看到的都是非常光鲜的一面,这也导致了
“羊群效应”的产生,也就是说散户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听到的都是现在吸入某个股票能赚钱的消息,而当散户们真正开始实行
的时候,这个股票早已经从低价炒上来了,从而造成了散户在顶部被套牢。
对于散户在如今的市场中该采取怎么样的策略时,朱宁副院长认为,首先是要避免在低位非常积极的操作,不要把自己的仓位轻易交给其他
散户或者机构,并且要养成不论市场行情好坏的情况下,都坚持每天查询自己的投资组合。其次,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在投资的时
候,追逐的目标必须是长期的投资收益,而不是短期的小打小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控制自己投资风险的同时追求最高的投资收益。
第二集节目的主题是“美国名校的招考录取”,朱宁副院长在节目的开始列举了一组数据。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从2000年初的15%
下降到了今年的6.2%,创造了历史的最低点,也就是每16位申请学生里面,只有1位幸运者能被哈佛录取。与哈佛大学齐名的耶鲁大学也是
如此录取率仅为7%,也就是每15位申请学生里只能有1位被录取,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全球各地的学生义无反顾地申请美国高校呢?
朱宁副院长认为,首先第一点是美国大学和国内的大学不一样,它是一个研究、教学、应用和社会都在一起紧密结合的地方,学生进入学校
之后并不会被强制一定要学已选定的专业,它们鼓励学生通过1-2年对于各专业的了解后,再来决定。而在科学方面,美国高校吸引了全球
的最好学者和研究人员,形成了最好的研究氛围。另外一点就是美国高校的多元化,在美国的高校里学校是鼓励学生宣扬自己国家的文化和
观点的,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全球化的理念。
随后朱宁副院长与嘉宾围绕美国大学的生活展开了讨论,首先在美国的高校里,兄弟会、姐妹会这类的组织特别多,而这些组织的形成主要
是由于美国的高校鼓励学生之间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一起交流知识、交流文化,形成一个相互帮带的一种很强的支持性文化。朱宁副院长
也表示到,美国高校除开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外,还非常注意开展学生个人的喜好和追求,比如众所周知的美国高校篮球队、棒球和橄榄球队
等。
谈过了美国高校的生活之后,朱宁副院长就留学生申请美国高校的流程、注意事项和技巧给予了分析。美国高校录取申请的学生,主要有三
个考核的标准,一是SAT考试、二是ACT考试、三是学生之前的GPA成绩,除了这三样标准之外,美国的高校对于学生个人的陈述以及学生的
推荐信也相当看重。美国名校的录取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综合化,非常完整的一个体系,学校考虑的是录取的学生是不是有潜力成为今后的
领袖或者今后的杰出人才,而不是单从一个考试或者一个成绩来判断。
在本期节目的最后,朱宁副院长还提到了一些在美国高校中比较隐性的文化。在美国高校众多的社团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非常隐秘且非常有
实力的排他性社团组织。包括耶鲁大学的骷髅会、哈佛大学的凤凰会等,在美国这些组织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美国的许多总统、政府高
官以及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是从这些组织中走出来的,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布什家族、罗斯福家族等。朱宁副院长同时也说到,要成为这些
组织的会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自身必须非常的优秀,另外需要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有了这两项指标之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甄选、
考察,因此这些神秘且权威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又把美国高校的名气推到了一个更加光环的地位。
在讨论过美国名校招考录取问题后,朱宁副院长继续与嘉宾就美国高校资金运行的话题展开交流。朱宁副院长首先引用了哈佛大学命名起源
的实例以及耶鲁大学华人校友捐款888万的事件,引出了在美国大学的收入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校友捐赠得来的,而之所以美国名校的校
友会这么做,是由于美国的教育使学生觉得在大学学习到的内容对于自身事业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数据显示,哈佛大学在过去一两年里面,它的校友的基金会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50亿美金,350亿美金的概念就是2000亿左右的人民币
,而2000亿左右人民币基本和我们现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公募基金和华泰基金这几个排名最靠前的基金的规模一样大。
朱宁副院长还说到在美国,大学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学的资金基本是从州政府提供而来,目标是帮助本州的州政府培养本州的优秀人才。
而私立大学在运营的灵活度上跟它整个追求的目标上都很不一样。很多私立大学它因为从公共的领域只获得很少的捐助,很大一部分的资金
来源都是通过自己的校友和其他社会上的基金会的捐助。比较出名就有福特基金会、洛克斐勒基金会以及比尔•盖茨基金会,他们对医
学研究或者对于某些数学或者某些科学领域的教育,他们给予了大量的基金的资助来帮助私立学校能够更好提升他们教授的水平,同时也是
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职业技能。
随后朱宁副院长讲述了自己在加州大学执教的时候对于美国高校融资渠道的认识。基金资助给美国的高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除
此之外,很多美国高校在运作的时候和美国的公司比较相像,不但是通过自己的校友或者社会上的募捐,它也通过资本市场来给自己的发展
来提供一定的资助。例如加州大学每年都会和美国加州政府一样发行新的债券,在资金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学校就会通过这种方式把融得
的资金再投入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上去。
在了解了美国高校的收入情况之后,朱宁副院长也在节目中介绍了美国高校的资金支出情况,美国的高校的支出,第一个方面是支付教授的
收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的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授的待遇,在许多的学校,平均的薪酬水平已经超过十万美元每年。第二个方
面是学生的奖学金和资助,例如耶鲁大学在2000年的时候提出“绝不因为财政原因导致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入读耶鲁”。第三个方
面就是学校提供研究资金,在美国很多这种知名大学,或者一流大学,排名大概前五十名的大学,他们主要的一个工作,教授主要的工作他
其实不是在教学上面,而是要做世界领先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可能在短期,甚至不一定有很强的商业化的用途,但是美国的高校就是
要鼓励他们的教授进行那些最有前沿性、最有前瞻性的研究,美国的高校会为他们的教授提供非常充分的资金,构建实验室、购买设备、招
募各种研究人员等。
之后,对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国高校的资金运作。朱宁副院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到美国的许多高校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学校的基金会基金总数缩水达20-30%,使得高校不得不中止他们的教授招聘计划、并且通过上涨学费、扩大留学生的招生量来维持学校资金
的正常运作。
节目的最后,朱宁副院长表示美国高校资金运作其实对我们国内的高校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国内高校能够以此模式来帮助自己增强财力,
同时为中国更多更好地培养出国际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