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报】专访我院金融硕士项目副主任郁震
发布时间:2010-11-22 浏览次数:6190次

编者按:经教育部批准,我院今年10月推出了全新的金融硕士专业,并面向社会首次招生。就这一新生事物,我院金融硕士项目副主任郁震接受了《人才市场报》记者采访。

文章发表于11月20日《人才市场报》“论金才”A10版

单看名称,金融硕士和金融学硕士相差不大,但在培养方向上却有很大区别。金融学硕士属于学术性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金融硕士属于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教育部今年9月新批了19个专业硕士学位,金融硕士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学位总授予量中,专业学位已是主流,而中国只有不到10%。从硕士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向来看,相关专业学术性硕士的招生名额将有相当一部分让渡给专业硕士。目前,金融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就是为社会应用输送人才。SAIF抓住机遇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立足于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这个项目对于学员的数理和英语要求特别高。一是因为全英文授课,英文不过关无法正常学习;二是数理要求特别高。在金融领域工作,普通的操作和分析对数理要求并不是最高,但是若要培养高端专门人才,就需要学员具备非常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理应用能力。有志报考的在职人员如果因为工作时间长而数学知识有所淡忘,就需要好好补习一下了。 SAIF的许多教授都具有很强的数理背景。院长王江教授既是物理学博士也是金融学博士,分管金融硕士项目的副院长王坦教授也具有数学和金融专业的复合型背景。

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我国金融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SAIF既注重招收数理和英语基础好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积极开拓适合在职人员研修的平台。目前金融硕士有三种招生途径:一是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二是高校推荐的免试生。这两种均面向本科学生开放;三是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的社会考生。

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SAIF凭借由国外知名教授组成的师资力量,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及国际标准的金融实验室,已经吸引了大量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优秀学子前来报考。这些学术基础扎实且职业应用能力强的学员,将成为明日的行业栋梁。

(严峻嵘 整理)

本栏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与《人才市场报》协办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