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堂:历经美最严金融监管法案 美国商业银行SVP朱航博士谈如何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发布时间:2018-04-03 浏览次数:15292次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衍生工具交易增长加快,同时境外衍生品交易数量增长,而现行资本计量规则并不能充分捕捉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波动和增长。2018年初,中国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的通知,将强化衍生工具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纳入中国近期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8年3月22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高级副总裁(SVP)朱航博士做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他以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为主题,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定义、风险抵御机制、风险敞口测量模型、监管资本、信用估值调整、中央清算的专业解读等多个方面为现场观众做了专业解读。

朱航首先简要解释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概念。他说,信用风险是银行最原始的概念,交易对手与违约风险一样都是信用风险。只是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是由settlement 和pre-settlement两部分组成的。

随后,朱航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产品种类、交易对手属性等方面对比了欧美地区与中国地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不同之处,并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对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监管措施,让大家对于中美差异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其实,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违约率和违约后的损失与传统的信用风险完全一样,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效预测风险的方式不同。当天,朱航花了大量篇幅向现场观众专业讲解测量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原理。

朱航表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测量里并没有复杂的公式,每一笔交易的计算都只用到最简单的模型,但它真正复杂的是整个流程。首先,我们要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计算,并将交割协议、法律协议、collateral support、抵押品等风险因子引入到计算流程当中做市场情境模拟。然而,一千个不同时间点的模拟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市场情境。情景模拟后,要按照抵押品合约和交割合约的规则对每一个交易对手在不同时间点的场景进行组合计算,根据模拟次数算出一个正态分布。随后,在这分布上算出95%的统计,所得到的数据百分位上的值就是风险敞口。最终得到计算结果后,就可以通过调整额度等方式有效控制敞口。

此外,朱航还从测量时间长短、损失场景和抵御风险的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进行区分解读。

在对话及互动环节,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李祥林作为嘉宾,与朱航共同探讨巴塞尔协议及商业银行的交易制度。

在现场,近百位观众还围绕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的监管资本差异、中美市场交易环境等议题,与嘉宾展开深度思辩。

两个小时对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专业解读,既有详实的数据案例支撑,也有简洁明了的理论架构,以及对当下热点金融问题的探讨,朱航博士的分享不仅为大家留下了许多可堪回味的“金句”和发人深思的洞见,也为业内洞察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带来了深刻启发。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