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晚上7点,申银万国研究所2013校园宣讲会也在达通广场403教室展开,申万研究所总经理陈晓升先生、副所长郑治国先生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曹凌松先生一行出席了此次宣讲会 。
宣讲会开场,SAIF副院长潘杰老师特意前来与陈总、郑总会面,并向学员们介绍了申万研究所和陈晓升总经理的背景,谈及SAIF以及自己与申万的渊源,他表示,希望通过SAIF的优质教学和专业的职业发展服务,能为像申万这样的金融龙头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陈晓升先生亦是交大的校友,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MBA,现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以来,陈晓升先生负责主持申万研究所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以“培育中国资本市场最优秀的百年研究咨询团队”为奋斗目标,坚持“基于本土的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巩固并形成了申万研究独立、全面、严谨、前瞻的研究风格和增值、务实的服务特色。被《新财富》杂志评为2007年度杰出研究领袖。
与以往的宣讲会主要是做企业品牌宣传和校招计划介绍不同,此次宣讲会的形式主要是由陈晓升先生为学员们做“证券研究的直接目标是寻找预期差”的主题演讲,从研究的本质、目标及方法等方面为大家拨开光环在外的证券业的神秘面纱。
陈总就一语见地地指出证券研究的本质是专业化的主观判断,是为了寻找投资机会所做的研究。投资机会的寻找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过去十年,证券公司的投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以基本面研究为特征的方法体系。基于基本面的研究有一个核心的理论基础:证券的价值是用这个证券所代表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来计算的;无论是未来现金流还是折现率都是预测数据;所有的预测数据都是分析师根据当前所能了解的经济金融现实和公司情况(红蓝图),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方法作出的一种主观判断。陈总认为,独立的研究机构的研究目标是减少信息不对称,寻找“预期差”(Expectation Spread),即个别投资者的预期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差别。找到ES,就找到了股价的驱动力。关注变化,尤其是关注关键信号的变化,掌握超越于大众的可靠的、有效的信息,才能找到ES,挖掘投资机会。卖方的价值就体现在寻找市场的预期,尤其是那些客户覆盖面比较大的卖方。分析师都要充分借助别人的研究,掌握超越于大众的可靠的、有效的信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获得不同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或者说是不同于市场一直预期的新的观点和新的预期,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寻找到预期差,找到机会。而估值方法,是一种帮助分析师传播其研究判断的语言,是界定市场预期、寻找预期差的基础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多种方法,以便相互验证与取舍。
陈总在讲台上引人入胜的演讲,引导着在座的学员们在随着他的思路积极地思考,并认真地做着笔记。在Q&A环节,学员们就“预期差”、申万研究所的招聘计划以及卖方分析师的能力要求等向陈总提问请教,陈总耐心地一一予以了回答。陈总认为,学金融犹如修禅,研究是积累的过程,贵在坚持,在他的心目中,好的分析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基本的研究能力;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看到别人都看得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优秀的沟通能力,自己的逻辑、思想能影响到别人。
讲座最后,曹凌松先生向学员们介绍了今年申万研究所的校园招聘计划,并预告了下周将与郑治国副所长来SAIF与同学们举行招聘座谈会,希望大家认真准备。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颇丰,通过陈总理论联系实际的讲座内容、风趣睿智的语言,使他们更加深了对卖方研究员的认识。正如陈总所言,证券研究的目标是寻找预期差,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找到个人职业发展预期与就业市场预期的差别,在尽量掌握更多的信息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最有价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