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讲座系列: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2-11-02 浏览次数:4869次

在众多的金融行业公司的招聘信息中,大家总能看到共同的一句话: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发展中心认为:在金融行业工作,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且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10月31日上午,职业发展中心特邀请了SAIF职业导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著名主持人袁岳先生再次做客学院,围绕“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这一主题,为SAIF金融硕士和金融MBA学员展开精彩演讲与现场互动。

讲座开始,由职业发展中心沈继兵老师对袁岳老师的背景进行了介绍。袁岳老师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南京大学法学学士,目前亦是SAIF的职业导师。袁老师在组织管理、高级谈判、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政策分析方法、社会群体研究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担任多家重要媒体和企业的长期管理顾问,并发表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论著二十余册。

               

此次,袁岳老师由一个简单的测试开始,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真实案例和学员的即兴演讲,给学员们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积累的各个维度以及如何有效地拓展并提高个人的社会资本水平。

                

袁老师认为,人际网络的广度、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水平的差异,衡量人际关系水平的标准主要有多样性、适度性、对称性和圈子性等四个维度。多样性意味着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类型越多,意味着在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时得到的帮助可能性越大,如果一个人的关系只是单一的,意味着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所以一定要经常算算自己的社会关系水平是不是太单一了。但是,同时社会关系有真实和虚拟之分,所以在管理社会关系时,不能太少又不能太多,要维持一个适度的频率,还要留下适当的空间跟陌生人开拓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增加自身在社会交往中的活力。对称性是指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动的关系,既有主动交往也有被动交往,在交往中,始终要考虑平衡,不要简单的把自己因为客观的资源或者社会地位而造成的社会交往的态势当作理所当然的,而要站在社会资本质量的角度来不断改善它。圈子性是指一个人和多人交往的能力。每个人能花在交往的时间、经历、金钱是有限的,站在一个理性的资本结构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多跟背后社会关系总量大的“领导型”人交往,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总量。

                

袁老师认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建立只需要四个回合的交往,就可以达到心理上的朋友阶段,并且社会资本是可移动的。但沟通不只是一种意愿,也是一种方法论与技术工具。徒有沟通的善意也不一定有好的沟通结果。因此要有效提高社会资本水平就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实践社会关系管理的方法。他指出,在人群或圈子里形成领导地位的人主要有四种:代言型,敢冒险替大家发声的容易获得地位;先行给予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吃饭能搞定事儿;新知型,能给予新知识,至少也能做土匪中的狗头军师;拍板型,不管对错,拍了再说,拍多了大家就听你的了。袁老师建议大家在建立社会关系时,要做到先行给予,因为先行给予是社会地位的基本来源,实现差异交往,从差异中互相激发火花,发现商机,并且一定要过好组织生活,积极拓展人脉。

                 

Q&A的环节,学员们纷纷向袁岳老师提问讨教,关于如何有效管理纷繁的人际关系、如何实现有效的跨级交往、忘年交往、跨辈交往,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袁老师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有3位听众有幸获得了袁老师亲笔签名的新书《立体人脉》。

         

古人讲“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当今社会也许要调整为人生需要更多朋友,更多老师,更多伙伴。通过袁岳老师的讲座,我们了解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其实是有技术、有知识、有要求与有规则的,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则,那么我们与人的交往长度和宽度就大大延伸和拓展了,就像一棵大树最终开枝散叶,可以为我们的事业架起一片绿荫。

联系我们
TEL:
021-62933184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