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F校友职业发展分享系列(三)
发布时间:2012-09-19 浏览次数:4227次

银行业专场——金融硕士

2012年7月15日,随着SAIF 2012届金融硕士就业报告的发布,我院迎来了第二届金融硕士校友群体。今年CDC发布的就业报告指出:SAIF毕业生在银行就业的比例比往年有明显上升。这一方面侧面地反映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券商、基金、PE/VC等高收益行业增速下降带来了用人需求的部分停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SAIF学员们在职业发展的选择上更趋多元化。

为了帮助2012级金融硕士新生对中国银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9月15日、16日,职业发展中心组织邀请了5位分别在国有制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机构就业的2012届金融硕士校友给新生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职业发展分享交流会。5位校友分别是:王晟,浦东发展银行总行投行业务部固定收益中心;蔡丽丽,浦东发展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授信管理部;徐俊,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商品与期货交易部;朱宏春,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市场处;王挺伟,上海清算所。

       

首先,5位校友分别介绍了浦发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清算所的业务范围、部门设置、招聘流程、晋升渠道、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各自所在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等。从校友分享来看,国家开发银行虽然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但是由于是政策性银行,它的资金来源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不需要拉存款,以信贷业务为主,项目规模一般较大,客户也多是优质的企业,所以与业绩挂钩也不大。国内银行的招聘流程都比较类似,包括1轮笔试和1~2轮面试。笔试涉及行政能力测试题、英语以及商行的历史、背景等,面试分为专业面试和综合能力面试,关注应聘者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学员们在准备银行的笔试、面试之前可以做一些行测练习题并提前浏览应聘商行的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信息。与券商、基金、PE/VC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比较小,职业发展路径也相对单一,新员工一般需要被下派到分行或支行锻炼一年后才能定岗,所以国内银行间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在Q&A环节,新学员们围绕银行专题纷纷向学长学姐提问:外资商行与国内商行的比较,国内银行对户籍的偏好,不同商行不同部门每天的工作安排、业务压力,银行总行和分行在招聘和晋升通道上的差别……

校友2个半小时的分享,使新生对国内几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招聘需求以及职业发展路径有了全面的了解,职业发展中心接下来还会陆续开展其他金融子行业的校友分享交流活动,敬请关注邮件通知。如果学员们对校友交流的形式有任何建议,也欢迎向职业发展中心老师建言献策。

联系我们
TEL:
021-62933184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