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郑敏雪:由“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不知道知道”
因为追求变化,享受行业中的不确定性过程,文科背景的郑敏雪1997年大学毕业时就进入了证券行业,自此历经行业冷暖,穿越了多轮牛熊,至今已有21载。现今任职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的她坦言,刚入行便喜欢上了这个行业,这份热情至今未改。
抱着终身学习和拓宽视野的想法,在完成复旦大学国学课程的学习后,郑敏雪又报考了高金EMBA。临近毕业,在回首EMBA两年的学业时,她认为高金为她开了一扇门,尤其是国际模块给她的印象可谓“震撼”。
在金融业去杠杆和对外开放大门进一步打开的大背景下,她认为中国的证券业将面临大洗牌,通过兼并收购,未来将产生一批能与国际投行相抗衡的券商。对于有志于从事金融业的年轻人,她的建议是切勿在行业中迷失自己,人生和职业生涯都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因为一时的欲念就让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
“偶遇”金融业
郑敏雪于199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主修国际新闻,第二专业是国际贸易。彼时,外贸是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择业方向,再加上她本人是浙江台州人,使得她也一度无限接近外贸行业。“浙江人有‘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在我们那个年代,做出口贸易是一个非常时髦的选择。”郑敏雪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毕业时我拿到了两个offer,一家外贸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
正当她在二选一的抉择中举棋不定时,她“偶遇”了一位从事金融业的朋友,鼓励她应该进入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因为那里存在着无限可能。就这样,血液中澎湃着浙江人“喜欢挑战不确定性”的郑敏雪因为这次“偶遇”迈入了证券业的大门。
199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尚不足7年,上市公司数量十分有限,公司治理也远称不上规范。就在前一年,由于股市过热,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为股市降温。
一进入证券业,她发现自己立刻喜欢上了这一行业,因为金融业每天充满了变化。在充盈着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充满着挑战,也存在很多创新的空间。作为从业人员,能身处其中,历经创新业务从孵化到落地的全过程,自然有着无穷的乐趣。“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不仅限于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成就感,这是我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证券行业的最主要因素。”郑敏雪表示。
21年来,郑敏雪先后在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任职,今年是她在中信证券就职的第10个年头。她曾经在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工作,老股民应该对这个营业部非常熟悉,是中国著名的游资驻扎地之一,托管的资金量也十分庞大,是券商经纪业务从业人员都十分向往的工作地。2008年加入中信证券后,她先是在中信的淮海路营业部(全国旗舰店)担任副总,后来又参与了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的筹建。目前,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总部有公司金融部、机构业务部和财富管理三大业务部门,旗下还有23家营业部。
谈及在金融业浸淫20余年的感受,郑敏雪感慨地说道:“一般人是干一行怨一行,但我自始至终喜欢这个行业,刚刚进入行业时的那股热情也从未消失过。据我的观察,大部分金融从业人员做了这一行后,也很难转到其他行业去,就算去了其他行业,做的也是与资本运作相关的事。”
高金开了一扇学习之门
2015-2016年间中国股市历经数轮震荡重回低迷,郑敏雪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审视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深觉尽管已经是金融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但并非科班出身,且长时间囿于一个行业,视野和格局难免受限,是抽时间去系统性地学习一下自己本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跳到局外了解其他行业和世界的时候了。因为高金在金融业界和朋友圈有着良好口碑,最终她报考了高金第12期EMBA。
采访中她特别指出:“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时代你不可能守着一块陈旧的知识一劳永逸。学习新知识有一个特别奇妙的感受:一开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学到一定程度后就知道了自己不知道,再往深里学就变成了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
在高金学习期间,给郑敏雪留下最深印象的要属海外模块的学习。当时他们去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尽管只有一周的时间,都来不及倒时差,密集的行程也透支了体力,但她认为这段学习历程足以用“震撼”来形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聆听了机器学习领域的泰斗级人物Michael I.Jordan教授讲授人工智能,顿时觉得“茅塞顿开”,自感以往对AI的理解充其量只能算坐井观天;在斯坦福大学,一位女科学家为他们一行人展示最前沿的穿戴设备——穿在身上的衣服能感知你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乃至情绪状况,而这时自己可能都还没有察觉到。
视野决定高度。尽管身处以市值计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证券公司,但郑敏雪自那次海外模块学习归来后就一直鼓励同事和身边的朋友多出去学习,与国际最顶尖的同业交流,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时,才会有意识地去不断学习进步。
高金两年的学习,在郑敏雪看来就像打开了一扇门,补上了金融理论知识,也触碰到了金融业的最前沿,至少是完成了“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一过程,后面还要在不断实践中琢磨领悟,真正实现“知道”。
人生是场马拉松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随即,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向证监会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拟持股51%;瑞士银行向证监会申请将其持有的瑞银证券有限公司股权比例由24.99%增至51%,从而实现对瑞银证券的绝对控股。
郑敏雪敏锐地觉察,这回狼真的来了。在政策引导下,中国证券行业即将面临一场大洗牌,通过实施兼并重组,未来若干年将会形成一批大型券商与国际一流投行两相抗衡的局面。而目前中国券商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同质化竞争严重,未来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避免“偏科”以应对市场和政策波动,也是摆在中国券商面前一个棘手的难题。
坊间称中信证券为“麦子店高盛”,事实上中信证券的员工也是人手一本《高盛帝国》,中信证券一直以来仿效和学习高盛在业内也不是秘密。郑敏雪认为,一家投行能历经百余年长盛不衰,它的理念、价值观和机制一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她认为高盛最伟大的创新就是首推了合伙制,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后来在业内也引领了合伙制的风潮。尽管中国的银行和券商也许在市值上已经比肩国际一流机构,但在理念、制度、文化和专业度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切不可在现阶段就有自足和自满的情绪。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留下不同的印记。郑敏雪毕业时外贸的热度一时无两,如今金融业则是这个时代的毕业生最向往的行业之一,甚至引发了施一公的质疑:当所有精英都想做金融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出了大问题。“我们公司一个职位挂出来,最夸张的时候会收到几千封简历。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根基还是实业,金融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果所有人都要来走金融的独木桥,实业的根基是否能够牢固?我是比较担心的。”郑敏雪不无忧虑地表示。
当然,中国的金融行业里高端金融人才目前确实十分紧缺。对于梦想进入金融业的年轻人,郑敏雪希望他们有良好的心态,切忌怀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寻求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人生不是短跑,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要急功近利,把自己扼杀在起跑线。”
在投资领域,巴菲特是名满天下的股神,但郑敏雪更欣赏巴菲特背后的男人——查理·芒格。命运对他并不眷顾,他的人生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了高尚的人格。他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崇尚节俭、勤奋、负责和简朴,并身体力行。芒格认为,赚钱的目的并不是个人享乐,而是借此掌握更多资源以回馈社会。
郑敏雪希望年轻人能以此为标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找准自我在社会和时代中的坐标,付诸实践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