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萌:中国金融市场怪象 越琢磨越有意思
发布时间:2016-04-14 浏览次数:24328次
奥巴马当选,澳柯玛股票追风上涨;一家建筑陶瓷企业更名为“匹凸匹金融公司”后,股票居然连续多个涨停……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怪象”却在中国金融市场真 实上演,毫无逻辑关联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某些“规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时对该现象“越琢磨越有意思”的鲁小萌,2015年6月选择回到中 国加盟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以更深入中国金融市场,对这些独特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
 
情系金融--越琢磨越有意思

倒溯鲁小萌的金融研究之路,应该从2002年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统计学双学位算起。相对文史等专业,经济学的深奥难懂以及统计学的枯燥乏味通常会让很 多女孩敬而远之,鲁小萌也坦言,自己刚开始选择这两个专业时并没有很强的兴趣或者目的性,反倒是接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积累,慢慢发酵。

“经济学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学科,表面有点抽象,但了解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接触了金融类的课题后,就觉得很接地气,仿佛开启了一个大的新的领域,让 我知道原来很多日常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背后竟然是这些因素导致的。当然要学好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具。”

感觉豁然开朗的鲁小萌出国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选择的专业也都是经济学。读博期间,鲁小萌主修金融和房地产经济,有 一次听了华人金融教授黄明讲的一堂有关行为金融的课程,了解到“中国资本市场基本是在被一群‘不太靠谱’的投资者左右,而且整个市场还在不停地犯大家均已 知的常识性错误”时,她忽然对原来不能理解的中国资本市场怪象有所顿悟,加上本生的地缘情感,她的研究方向开始聚焦于中国资本市场,聚焦于对投资者行为的 研究。

鲁小萌研究发现,相对美国等发达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散户居多的特有结构,导致机构对市场的影响甚小,散户的投资情绪或者投资中的一些常见错 误,往往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这个从今年中国A股市场的“股灾”即可见一斑。而与大部分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学者主要专注“行为金融对市场本 身的影响”不同,鲁小萌更侧重想探究这些投资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可能存在的规律。

另外,中国市场独特的“坐庄”现象,即部分个人投资者利用概念炒作某只或某类股票,从而拉动某只或某类股票价格虚高,完全背离市场定价原则,但却吸引了一 大批盲目跟风者追捧,最后跟风者被套牢,始作俑者却赚取巨大收益。比如奥巴马当选,国内澳柯玛股票就在猛涨;互联网金融大热,即有公司更名 “匹凸匹”,且股票连续几日涨停……这种现象听起来很好笑,但却在中国资本市场真实且经常性上演,貌似没有逻辑的现象背后到底有什么奥秘?那些所谓洞察先 机的“聪明人”是怎样人为炒作某个概念,从而利用小散户的从众心理来获取收益的? 这些都引发了鲁小萌浓厚的兴趣,她的博士论文《xxxx》即围绕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鲁小萌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这种现象,与小散户居多的投资者结构密不可分。“其实最开始涨的时候是很多大散户在买在推动,他们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概念,值 得一炒,一旦价格上涨之后,就会吸引很多小散户闻风而动,这时候大散户就把股票卖给这些接盘的小散户。”那小散户就这么傻,明知这个只是概念炒作也跟进 局?鲁小萌分析,这可能又与中国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资产定价不够有效有关。不可否认,通过这种炒作,部分小散户确实尝到了甜头,即使价值只有一元钱的股票 他买进时99元,卖出时100元,只要后面有人接盘,他们还是赚到了。这个就像“击鼓传花”游戏,真正被套牢的总是最后一棒的接花人。

最初炒作这些概念的大散户是否属于“坐庄”?鲁小萌觉得有待探讨。这些概念依附的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并非散布谣言或虚假新闻,第一批大散户之间可能也没事 先沟通或约定,这就与传统意义上的庄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实际上形成的效果就是在坐庄。而且每个概念炒作,最开始挑起的几个大散户均不同,存在很大的偶 然性。监管部门即便想要去查处,也很难取证,所以这些现象对于中国的监管机构来说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我觉得在中国这种发展中的市场,有很多非常简单但是又不那么好做的东西值得去研究,它们的一些规律本质上与发达资本市场不同,并不能简单套用,怎样推动 发展中的市场在完善过程中既能有效借鉴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又能探索总结更切合中国市场特点的特色运作规律和管理手段?这些研究非常有意思,又很有 价值意义。”
 

加盟高金--偶然中的必然

与不少出国留学后任职华尔街的同学不同,鲁小萌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国,选择来到SAIF从事教学研究。众多机缘巧合背后,更多是偶然中的必然。

“我毕业找工作时主要还是考虑国内的学校,因为我做的研究都是跟中国股市相关的,回国应该更利于研究。”另外,鲁小萌从自己身边的变化也感到,近几年读博 后回来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大,对拥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很迫切,有舞台又有成就感、价值感,大家不用担心所学的被 荒废。因此从个人长远发展来讲我更看好中国。”

鲁小萌同时表示,自己当初出国读书也没想过一定要留在国外。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会有什么可能性。”受大环境影响,秉持简单的初衷,鲁小萌漂洋过海,在领略过世界的精彩后她感觉故土难离,思乡日切。

“实际上美国能够提供给我的东西不见得有中国这么多,无论做研究还是生活方面都是。另外看到师兄师姐的经历我能想到三十年后我的生活,感觉并不是我想追求的,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太大。正好SAIF提供了这么好一个机会,我就回来了。”

因为兴趣在教学研究,鲁小萌博士毕业时虽然也申请了一些像咨询公司之类的工作,但主要关注点还是放在了学校,放在了学术研究方面。

“我个人觉得最重要还是看研究环境对我自身能力的提升有无帮助。高金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非常注重学术研究的地方,这边的各种资源和平台,还有那么多研究兴趣 方向与我接近的教授,一个个又都是大咖,应该能够给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可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也会很多。能跟这样一大批有能力又有热情,致力于中国金融事 业,务实勤奋的教授们共事,我非常期待。”

其实早在读博期间,鲁小萌就对SAIF有了一定了解,她参阅的论文作者赵彬教授2010年即来到SAIF任教,同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师兄徐立恒博士也在 SAIF任教,她的博导黄明教授更是对SAIF推崇备至,称如果想回国任教,SAIF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平时回国参加会议也会碰到张春、严弘等教授,他们 谦逊低调、亲切随和的大家风范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真正触动鲁小萌的还是面试以及交流中感受到的SAIF教授们踏踏实实从事教学研究的态度和氛围,“在交流中,我知道SAIF建立了不少研究中心,正在 对中国的热点现象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些研究投入成本很高,时间跨度很长,不见得能马上看到成效,但教授们还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些都让我很受感 染。”

来SAIF一个多月,鲁小萌感觉基本吻合预期,“这边的教授都很牛,看问题、谈问题比较直接。可能因为都是长时间在国外生活的人,不会有中国文化中的弯弯道道,比我更直白,这点让我感觉很舒服。而且教授们研究领域既各有专注,又有许多交叉点,将来合作的空间应该很大。”

让鲁小萌高兴的还有SAIF不同于国内一般体制内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教授治院”的管理理念,且对于他们这些年轻教授而言,只需认认真真做好教学与研究即可,日常繁琐事务和限制很少,这让非常渴望拥有宽松自由研究环境的她非常向往。


美国教育机制--前松后紧

鲁小萌硕士之前都是国内教育体制下学习成长,赴美读完硕士后曾在康奈尔大学担任了几年的助理教授,并于2013年获得“The Howard and Abby Milstein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ship Award”等荣誉,对于中美教育体制的不同有着格外深刻的感受。身为同龄人,她的认识、体会以及建议也许能给我们正面临进一步深造或职业发展困惑的同学 以有益参考。

“我觉得特别是本科这个阶段,国外学校学生的自由度比国内要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读什么样的专业,以后走什么样的路。譬如康奈尔大学,学 生刚入校是不分专业的,在学生自己选修、辅修,不断试错后,到大二或者大三时再明确主修的专业。可以说学校只是给你提供很多的平台和机会,决定权在学生, 所以自主性、灵活性更大。”

鲁小萌称,进入硕士、博士阶段后正好相反。国内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去向很多,做什么的都有。而美国则相对明确,如果你选择读博基本上未来就是准备当 老师,做研究。比如说有一些做金融工程的要么去做学术研究,要么去相关联的公司做研究开发,用的基本都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会白费,重新开始。

从个人体验来看,鲁小萌相对认同美国这种教育模式,在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去选,在目标相对明确了之后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育,从而去努力实现目标。
不过,鲁小萌认为,与他们那时到了大三、大四临毕业时才深入思考未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相比,现在的学生可能已经不再有这个问题了。因为现在信息发达,交流通畅,许多学生可能早就实习,早去试各种可能性了。

对于学生普遍担心的文化、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冲突,鲁小萌表示,如果是去北美基本没问题。“因为美国的中国人太多了,有什么问题找师兄、师姐们问一下就 解决了。而且说实话中国人对美国人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那么多的美国电影、电视剧,大家对这个社会不会太陌生,虽然会有一点点的小‘成见’。”
 
来SAIF报到后,鲁小萌一方面正在适应环境,积极备课,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她将执教MF和MBA学生。同时她将更深度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对正在研究的“坐庄”等中国资本市场怪象作进一步深入剖析。

我们期待她的研究能取得重大突破,为促进和完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