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
教育背景:
博士学位:耶鲁大学金融学,2003
硕士学位:康奈尔大学管理学,1999
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国际金融学,1997
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学、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卖空、破产与重组、公司财务与收购兼并。
朱宁 : 【上观新闻】金融开放还能在哪方面加把力?

4月30日,上观新闻发布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朱宁的观点报道,对于中国金融的持续开放,朱宁认为,扩大开放的想象空间很大,相信中国、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大。

金融开放还能在哪方面加把力?是时候考虑“竞争中性”原则了

随着中国金融的持续开放,外资参与范围、渠道和规模被进一步拓宽,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加速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那么,金融领域扩大开放,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加把力呢?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朱宁表示,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成就有目共睹——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成型,银行间市场日趋活跃,大力引入国际投资者,类似“沪港通”之类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我在与外资机构的交流中,还是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迫切,尽管我们已经在不断扩大开放,但他们还是希望开放得再多一些、再大一些。”上海高金学院教授朱宁表示。

朱宁认为,目标国际化的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还应该从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基本制度方面。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些制度和规则和国际还无法接轨。以资本市场为例,T+1、涨跌停板制度等都属于“中国特色”,国际投资者往往不理解、不适应。而资本市场既是融资市场也是投资市场,国内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法规还很不完善,这方面的优化和完善可能更被国际投资者看重。

二是竞争环境方面。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发言时曾表示,下一步,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将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所谓竞争中性原则,就是指政府的政策对国企与其他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也就是说政府的行为不能给任何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国企带来任何“不当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竞争中性原则应该在中国被提倡。目前,尽管外资机构大批进入了中国,实际上他们在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他们希望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参与竞争。“有外资机构曾经跟我诉苦,中国的一些规则不写在明处,建议中国金融开放应该有自己的负面清单,让外资机构一目了然。”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在上海挂牌的上海金、原油期货,形成了黄金原油与人民币挂钩的定价体系,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但应该看到,人民币离真正的国际化目标还很远,障碍还很多,如人民币跨境流动还不够通畅、人民币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积跬步、至千里。

还有人担心,过快在金融领域引入外资,是否会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利。对此,朱宁坦言,虽然外资机构在国际业务和金融创新方面,比国内机构有优势。但进入国内后,外资机构很多入乡还没有随俗,在企业文化和客户关系上,还比不上国内机构。此外,国内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也比外资机构有更广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应用经验。

而“一带一路”,当然是中国实现金融开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朱宁认为,在“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为中国金融开放提供了绝佳的场景。但是,这么庞大和复杂的资金需求,靠中国一家的方案,或者靠外资主导的规则,都不现实,中外只有携起手来,在投融资方案、投资保障、债务违约应对等方面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在开放过程中,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当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朱宁表示,上海有全国乃至全球最为完备的金融要素市场,有各国知名的金融机构,有外商熟悉的软硬环境,还有不断创新的自贸区,这对于任何一个国际投资者而言,都是难以拒绝的吸引力。

“扩大开放的想象空间很大,相信中国、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大!”朱宁如是说。



原文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48388&time=155662927515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