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
教育背景:
博士学位:西北大学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1987
硕士学位:俄勒冈大学数学系,1983
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
研究领域: 公司金融、宏观金融、组织和制度经济学。
张春 : 【解放日报】上海清算所补上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一环

4月13日,《解放日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 张春的采访报道,他表示,有了上海清算所之后,过去金融机构与机构之间私下、两两就能完成的场外交易,如今都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是国内金融市场近年来一个重要变化。

提升金融软实力的耀眼“新星”
上海清算所补上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一环

距离外滩钟楼几步之遥的一栋米黄色小洋楼里,最近,一支金融业的“多国部队”正在设计一套“压力测试”国际标准。他们汇总全球各大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汇率、利率、信用等金融衍生品剧烈波动的历史规律,再加以调整,模拟一场更可怕的金融危机,测试分析今天的全球金融市场能否承受得住。

忙着压力测试的“多国部队”,全称叫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简称CCP12,它的对面,就是次贷危机后成立的上海清算所。去年8月,在上海清算所的大力推动下,这一全球金融领域的重要组织落户上海。

“次贷危机以后,在全球金融业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危机后上海清算所应运而生,到CCP12落户上海,这里的人们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同步,探寻着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在天平两端的微妙平衡。

而在此过程中,上海金融中心,与全球市场有了更多的关联,产生出更令人瞩目的“全球影响力”。

从无到有的改变

不管是上海清算所,还是CCP12,核心业务叫“中央对手清算”。对公众来说,这个概念颇为“神秘”。然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尤其在近年来,它却是颇为关键的一环。

“这件事,看上去普通人很难弄明白,但实际上它和老百姓的钱袋子密切相关。”上海清算所业务负责人介绍,如今人们普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在银行间的同业市场,包括债券、外汇、利率等产品,极少用于股票等权益投资。国内市场上近万家券商、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是其中最主要的操盘手,其规模占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越90%。因此,如果这个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将影响到广大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一夜间,次贷危机从华尔街向全球金融市场蔓延,而在极短时间内,伦敦清算所凭借其高效运行机制,迅速处置未平仓头寸,有效地避免损失并阻截了冲击。”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介绍,当时雷曼兄弟尚未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的720亿美元信用违约互换(即当时千夫所指的CDS)未平仓头寸,最终给其他市场主体带来约52亿美元的净损失。

像伦敦清算所、上海清算所这样的机构,就被称为“中央对手清算机构”,指的是金融同业机构互相交易时,作为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并担保履约的第三方平台。

次贷危机之后,以伦敦清算所为代表的“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引起全球金融业的空前关注。在此背景下,2009年上海清算所成立,从无到有,建立了中国场外金融市场的清算系统,填补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块关键性的空白。

“次贷危机前美国缺乏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清算掌握在几大大投行手里,因此市场参与者一叶障目,看不到笼罩在整体市场上的风险阴云。”张春说。

经过初期数年的基础性工作后,近五年来,上海清算所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白手起家的背景下,上海清算所迅速建成了我国场外金融市场的中央对手清算服务体系,覆盖利率、汇率、债券、大宗商品等17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还建成全国主要的公司信用债登记托管结算中心,覆盖公司信用债、货币市场工具和结构性产品等,为同业存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16种产品提供登记托管和清算结算服务。作为危机后重点发展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代表,上海清算所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国际清算行业的重要一员。

“有了上海清算所之后,过去金融机构与机构之间私下、两两就能完成的场外交易,如今都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是国内金融市场近年来一个重要变化。”张春说。

时至今日,对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金融中心从业者来说,当时惊心动魄还历历在目。这几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日新月异,人们看得见的,是各类交易市场建立、交易量的突飞猛进、创新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而在“大”和“快”的背后,类似上海清算所这样的机构成立,代表着金融中心基础设施的完善。“长期以来,对比全球,上海金融中心不缺规模,最缺的,是这类基础,它们是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领域资深研究专家李迅雷指出。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7-04/13/content_21006.htm